查看原文
其他

心中有大爱,智者本无疆!深切缅怀刘戟锋教授

2018-01-08 朱启超 国防科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原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院长刘戟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月5日8时15分在长沙逝世,享年61岁。

刘教授1957年1月出生于湖南邵东,1974年3月作为邵东县九龙公社知青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进入湖南邵东修造厂当工人。1978年3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政治理论师资班学习,毕业留校后在学校政治部政治理论教研室先后任助教、讲师,期间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基础部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兼副教授、教授,人文与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系主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全军高级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主任和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院长。2015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任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室教授并兼任国防科技大学智库专职副主任。2017年12月随原单位转隶至前沿交叉学科学院任教授。2005年9月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6月晋升少将军衔。

刘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中国军事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是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军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理论工作者,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学术带头人,先后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协作联席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及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防科技》杂志主编等学术职务。


连日来,

刘教授去世的消息在科大人的朋友圈已刷屏。

但是,还有很多人不认识他。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他的故事——


自2017年12月14日刘戟锋教授因脑梗住院已过去20天了,我每天都和同事们祈祷,盼望他在某一天的早上能够好起来,走出让人提心吊胆的ICU病房,再回到他熟悉的校园,与我们一起讨论问题谈笑风生。1月5日早上,噩耗突然传来,刘教授走了。当我赶到医院,看到刘教授安 47 32450 47 15231 0 0 1782 0 0:00:18 0:00:08 0:00:10 3406详却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再也忍不住热泪奔涌。

刘戟锋教授曾是我研究生时期的老师,工作后的领导、同事兼带教导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胸、拼搏的精神,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国防科技战略智库建设做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儒雅犀利的名师风范、勤勉刻苦的工作态度和兴军报国的使命情怀。


名师风范:坚持独立思考提倡真知灼见

认识刘戟锋教授,是在我1998年考上学校国防经济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之后。那时的科大校园里,活跃着朱亚宗、吴鸣、刘戟锋、周建设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我们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文科类研究生,得以经常近距离与他们接触,因为他们会为了我们两三个研究生讲授某一门专业课,应该算是很精致的小班教学了。现在想来,真是一种幸福。刘戟锋教授给我的印象是思维活跃、思路敏捷、视野宏阔、见解独到,喜欢学生给他谈自己的思想,鼓励围绕问题进行争论。

刘教授反对学术研究假大空,他给我们说得最多的,是作为一名研究者,一定要能够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能人云亦云。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只有思想才能取悦思想”,“观点不清晰,是因为在逻辑上还没有想清楚,而逻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等等,通过言传身教,都已成为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圭臬。

他有时候很凶。曾有不止一个他指导的研究生因为论文存在逻辑问题,文章被他当场撕了,导致我们每次写出一篇文章交给他之前心中都会忐忑不安;而修读他的专业课,上来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背诵《孙子兵法》。他有时候也很和蔼,在硕士研究生期间,由于我在《战略与管理》上发表了一篇长文,他知道了很高兴,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予以肯定,他灿烂的笑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现在想来,刘教授坚持独立见解提倡真知灼见,其实也是一代又一代国防科大人科研精神的坚守与体现。


著作等身:一勤天下无难事

刘教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可谓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军事科学》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出版《军事技术论》、《哲人与将军——恩格斯军事技术思想研究》、《两弹一星工程与大科学》、《从物理战到心理战》等学术专著13部、编著27部、译著10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2项,获得国家图书“金钥匙”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军队院校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6项。

他热爱教学、潜心施教,可谓桃李满天下。从教35年来,他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近百门课程,指导培养了硕士研究生60人、博士研究生13人、博士后3人,他指导的研究生1人获评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评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评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不少学生已走上军队中高级领导岗位。他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和《自然科学与军事技术史》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他先后为千余名军以上领导干部专题授课,赴军委机关和一线部队讲座100余场,身体力行宣讲军队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习主席科技兴军思想。

刘教授担任领导职务,行政事务繁忙,却能够有如此多的成果,我们常常好奇而又惊讶,他哪来那么多的时间去做研究。而熟悉他的人,就会知道,他是最会利用时间的人,也是最为勤奋的人。他无论走到哪里,下班回家或是在外出差,他总是随身携带电脑,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思想灵感,随时随地开展科学研究。他曾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不得不参加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会议,他会乖坐在会场里,只不过在笔记本上记录的是他思想的灵感与火花。他还说,他最喜欢乘坐高铁出差,出差途中可以打开电脑,写作论文或研究报告,经常是到北京出差一次,写完一篇文章。

也难怪,他在单位给大家打招呼的传闻已成了典故。他经常早上碰到熟人或者下属,打招呼的方式是,“你昨天晚上几点睡觉?昨天晚上在干啥啊?”


建言献策: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智库

刘戟锋教授说,文以载道,但更要学以致用。他在担任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院长期间,叮嘱我们做战略研究必须跟踪现实问题、聚焦现实问题、破解现实问题,紧贴强军兴军伟业,主动服务国家和军队建设大局,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智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更让刘教授兴奋不已,他组织我们研究国内外一流大学智库建设的特点规律,并不断向学校首长和机关呼吁建设具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智库,努力成为国家和军委机关决策的“外脑”,彰显学校在富国强军的征程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价值与学术影响力。他在学校智库成立大会上充满激情的演讲《拥抱集体智慧的时代:为国防科技大学智库成立而作》,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名篇。

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牵头创办了学校国防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总装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中心等多个学术研究咨询平台,积极为国家部委和军委机关决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撑。他提出的“物理战、生理战、心理战”三理汇通理论为我们认识把握现代战争规律、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信息的传输和接受的过程”观点,为创新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开启了时代之门;他提出“心理战就是信息战”的论断领先外军近10年。在他带领下,学校智库近年来先后为军委机关提交战略咨询报告30余份,他主笔撰写的多项咨询建议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重要批示。

刘戟锋教授常说:“人的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或为他人、或为社会、或为国家。”2015年初,在得知患有房颤疾病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工作,为筹建学校智库奔走呼吁;2017年12月,在突发脑梗前的几天,他还在指导研究生和项目组开展课题研究;病危期间他曾短暂恢复意识,开口讲的第一句话是“上级交办的重要战略咨询课题尚未完成”。

刘教授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智者无疆”,意指没有思维定势的精神境界,源自《论语·子罕》中的名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心中有大爱、智者本无疆,应是刘教授一生立德、立言、立功的生动写照。

刘戟锋教授的一生,是永怀初心、矢志不移的一生,是勤恳工作、无私奉献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情怀、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事业追求、一个爱国者的道德情操、一个中国军人的意志品格。刘戟锋同志的逝世是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莫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好同事、好战友而万分悲痛,他的思想品格和严谨学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大爱无疆知无涯,

但将此生付戎马。

绒花朵朵报家国,

丹心一片映彩霞。



作者|朱启超

编辑|由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